Not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in Taiwan for Mainland Chinese Residents

漢字趣談

從音韻學視角看「樓蘭」與「柔然」兩個古國名關聯的一個猜想

最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。深夜欲寢之時,「樓蘭」和「柔然」兩個古國名突然幾乎在同一時刻從腦海中冒了出來,作為一個對漢字訓詁學和古漢語音韻學頗有興趣的人,我注意到它們二者似乎存在某種「必然關係」的可能性。「樓蘭」的發音為「ㄌㄡˊㄌㄢˊ」(漢語拼音作lóulán),而「柔然」的發音為「ㄖㄡˊㄖㄢˊ」(漢語拼音作róurán),可以發現除了兩個字的聲母從ㄌ(l)變為了ㄖ(r)以外,二者並無任何區別。

音韻學的角度是個有趣的切入點,讓我試試能否給研究打開一個全新的視角。首先,「樓蘭」和「柔然」兩個名稱確實在聲母上有些微的差異,但更有趣的是它們在轉換過程中的相似性,特別是在l轉為r的情況下。

首先,讓我們觀察「樓蘭」這個名稱。在這個詞中,我們可以發現聲母為/l/,這是一個舌尖音,發音時舌尖觸及上齒。現在,讓我們轉向「柔然」,這個詞的聲母為/r/,是一個齒齦音,發音時舌尖不接觸上齒,而是舌尖接觸上顎齒齦部。在這兩者之間,聲母的變化是由舌尖音轉換為齒齦音,即/l/轉換為/r/。

這樣的轉換其實在語言演變的過程中是相當常見的現象,被稱為「l音消失」。這種現象發生時,舌尖音/l/通常會轉換為齒齦音/r/,因為這樣的轉換對於口腔運動來說比較自然。

關於「樓蘭」和「柔然」,如果將這兩者視為語言演變的產物,那麼它們之間的聲母轉換可以被視為一種相似性。或許在某個歷史時期,這兩個詞彙有著更為相似的發音,而後來由於語言演變的過程,「樓蘭」的/l/音消失,轉換為/r/音,最終形成了更晚出現的詞彙「柔然」。甚至有可能它們均由某一古代遊牧民族語言中的同一詞彙音譯而來,但因為音譯年代不同所以用字出現了變化。

總的來說,從音韻學的角度來看,「樓蘭」和「柔然」之間的聲母變化呈現出一種相似性,這或許反映了它們在歷史上某個階段可能有著更為相近的發音。這樣的研究不僅可以擴展對這兩個詞彙的語言歷史理解,也可以展示音韻學在研究語言演變中的重要性。

相關條目或文章推薦:   一簡多繁辨析之「臺、檯、颱、台」→「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