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隻、秖」音zhī[ㄓ],「只」音zhǐ[ㄓˇ],「祇、衹」音qí[ㄑㄧˊ]或zhī[ㄓ]。注意「祇」讀qí[ㄑㄧˊ]時不簡化。
辨意: |
「隻」是指鳥一隻、孤單、孤獨、奇數、獨特、特殊或當量詞,如「船隻」、「隻身」、「形單影隻」、「隻手遮天」、「隻字」、「隻言片語」、「別具隻眼」、「獨具隻眼」、「隻眼獨具」、「一隻小雞」等。 |
而「只」則是作助詞(一般置於句末)、指示代詞(是也,此也)、副詞(僅、儘)、連詞(表轉折,相當於「但」、「而」)或姓氏,如「只要」、「只有」、「只是」、「只此一家」等。 |
而「祇(qí[ㄑㄧˊ])」則是指地神、泛指神明、安心,如「土祇」、「地祇」、「神祇」、「靈祇」、「僧祇」、「祇悔」(大悔)、「祇洹(yuán[ㄩㄢˊ])精舍」(印度佛教聖地之一,為「祇樹給孤獨園」的省稱,亦稱「祇園」或「孤獨園」)、「祇樹有緣」(指和佛法有緣,暗示適合出家修行)、「官員祇候」(官妓的標識)等。 |
「祇(zhī[ㄓ])」則是指正、恰、只,如「祇是」(但是、只是,如唐李商隱《錦瑟》詩云「此情可待成追憶,祇是當時已惘然」)等。 |
而「衹(qí[ㄑㄧˊ])」則是指僧尼所穿的衣服(如袈裟之類),為文言詞,今已不常用。 |
「衹(zhī[ㄓ])」則是指但、正好,同「祇(zhī[ㄓ])」,為文言詞,今已很少使用。 |
而「秖」則是指穀物開始成熟,為文言詞,今已不常用。 |
現代語境中區分「隻」、「只」、「祇」、「衹」和「秖」,首先要記住「祇有」一詞,然後一般只要對「隻」、「只」和「祇(qí[ㄑㄧˊ])」三者因聲辨字(根據不同的讀音確定不同的字)即可。 |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「只」可作姓氏。 |
偏旁辨析:「隻」和「只」均可作聲旁,大部分情況下用「只」,如「伿」、「胑」、「枳」、「咫」、「疻」、「軹」、「齞」等,極少數情況下用「隻」,如「愯」、「謢」等。
文獻連結:
隻 | 只 | 祇 | 衹 | 秖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 打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