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樸」音pú[ㄆㄨˊ](大陸普通話音為pǔ[ㄆㄨˇ]),「朴」音pò[ㄆㄛˋ]或pú[ㄆㄨˊ](大陸普通話音為pò[ㄆㄛˋ]或piáo[ㄆㄧㄠˊ])。鑑於「朴」的大陸普通話音與「樸」無重疊,故大陸居民可因聲辨字。
辨意: |
「樸」是指未加工成器之木材、合於本質而未經訓練調教的、本質、本真、貨物成本、篤實、淳厚,如「樸樕(púsù[ㄆㄨˊㄙㄨˋ])」(指小木或比喻醜陋、平庸)、「樸馬」(指未經馴服的馬或沒有修剪鬣毛的馬)、「反樸歸真」(指回復到原始質樸本真的狀態)、「樸素」、「簡樸」、「質樸」、「樸實」、「純樸」、「淳樸」、「樸野」(質樸而不懂禮節,亦稱「樸鄙」)、「樸陋」(樸實鄙陋)、「抱樸」(守住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,亦作「抱朴」;指依附木皮)、「樸父」(神話傳說中的神仙)等。 |
而「朴(pò[ㄆㄛˋ])」則是指樹木之外皮或植物名,如「朴硝」(一種中藥,亦稱「皮消」、「皮硝」或「鹽硝」)、「厚朴」(植物名)等。 |
「朴(pú[ㄆㄨˊ])」則是指樸實、敦厚、壯大、壯或姓氏,如「素朴」、「醇朴」(淳厚質樸)、「朴茂」(質樸敦厚)、「朴直」(耿直憨厚)、「朴忠」(誠樸忠實)、「骾朴」(剛直不屈)、「朴陋」(質實而無文)、「朴刀」(武器名)、「抱朴子」(書名)、「朴子市」(城市名,位於臺灣嘉義縣境內)等。 |
現代語境中除「朴硝」、「厚朴」、「素朴」、「醇朴」、「朴茂」、「朴直」、「朴忠」、「骾朴」、「朴陋」、「朴刀」、「抱朴子」、「朴子市」和姓氏外一般都是用「樸」。 |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「朴(pú[ㄆㄨˊ])」可作姓氏。 |
偏旁辨析:只有「朴」可作聲旁,如「烞」等。

文獻連結:
樸 | 朴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