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屍、尸」音shī[ㄕ]。
辨意: |
「屍」是指人或動物死後之軀體,如「死屍」、「屍體」、「男屍」、「女屍」、「屍首」、「屍骨」、「屍身」、「殭屍」、「屍變」、「詐屍」、「借屍還魂」、「乾屍」、「浮屍」、「伏屍」、「收屍」、「裹屍」、「馬革裹屍」、「裹屍馬革」、「陳屍」、「停屍」、「鞭屍」、「棄屍」、「拋屍」、「屍檢」、「驗屍」、「挺屍」(屍身僵直,多用為睡覺的罵詞或謔詞)、「行屍走肉」、「毀屍滅跡」、「屍橫遍野」、「碎屍萬段」等。 |
而「尸」則是指陳列、古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之活人、神主、神像、主持、主掌、群類之主、喻空享祿位而不做事、陳屍示眾、姓氏,如「尸解」(修煉得道者遺其形骸而成仙)、「三尸」(道家稱人體內的三種害蟲)、「尸位素餐」(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)、「毗婆尸佛」等。 |
現代語境中區分「屍」和「尸」,只需記住「屍」只表示「屍體」之意,若非此義則一般寫「尸」。 |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「尸」可作姓氏。 |
偏旁辨析:只有「尸」可作偏旁,如「尺」、「尻」、「尼」、「迉」、「屁」、「尾」、「尿」、「局」、「屈」、「刷」、「居」、「屄」、「屆」、「屇」、「屍」、「屎」等。

誤用舉例──「屍」:
文獻連結:
屍 | 尸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