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采」音cǎi[ㄘㄞˇ]或cài[ㄘㄞˋ],「採、寀」音cǎi[ㄘㄞˇ]。
辨意: |
「采(cǎi[ㄘㄞˇ])」是指摘取、擇取、採納、納取、蒐集、開採、掘取、有色之帛、色彩、文彩、神色、政事,如「文采」、「文采風流」、「神采」、「光采」(亦作「光彩」)、「風采」、「丰采」(譽稱他人的姿態儀容)、「多采多姿」、「多姿多采」、「喝采」(亦作「喝彩」)、「采聲」(喝采的聲音)、「興高采烈」、「無精打采」、「沒精打采」、「甯采臣」(《聊齋志異》中《聶小倩》一篇中的人物)等。 |
「采(cài[ㄘㄞˋ])」則是專用於固定詞彙「采地」中,「采地」為古代封建制度下,天子賜給諸侯或諸侯賜給卿大夫之封邑,亦稱為「采邑」。 |
而「採」則是指摘取、擇取、掘取(前三義同「采」)、扯、拔,如「採摘」、「採擷」、「採拾」、「採收」、「採集」、「採樣」、「採取」、「採用」、「採納」、「採信」、「採花」、「採茶」、「開採」、「採礦」、「採油」、「採石場」、「盜採」、「採證」、「採訪」、「採光」、「採買」、「採購」、「採辦」、「披榛採蘭(pīzhēncǎilán[ㄆㄧㄓㄣㄘㄞˇㄌㄢˊ])」(指斬除榛木採取蘭草,比喻選拔人才)、「藜藿不採」(人們畏懼猛獸,因而不敢上山採擷野菜,比喻國家有忠臣,奸邪不敢興風作浪)等。 |
而「寀」則是指古代帝王賜封臣下之地、官、官職,如「寮寀」(官舍,也代指百官;僚屬或同僚)等。 |
現代語境中區分「采」、「採」和「寀」,只要記住若是作動詞一般用「採」(且「採」只能作動詞)而若是「寮寀」則必須用「寀」,否則一律用「采」即可。 |
偏旁辨析:只有「采」可作偏旁,如「彩」、「埰」、「採」、「婇」、「寀」、「菜」、「棌」、「睬」、「綵」、「踩」等。

文獻連結:
采 | 採 | 寀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 打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