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逼」音bī[ㄅㄧ],「偪」音bī[ㄅㄧ]或fú[ㄈㄨˊ]。
辨意: |
「逼」是指接近、威脅、強迫、驅逐、狹窄、非常(程度深),如「逼近」、「緊逼」、「進逼」、「逼迫」、「催逼」、「強逼」、「逼債」、「逼人」、「咄咄逼人」、「逼上梁山」、「威逼利誘」、「逼宮」、「逼仄」、「逼真」、「逼肖」等。 |
而「偪(bī[ㄅㄧ])」則是指侵迫(同「逼」)、相近、束腿(纏縛腳脛,使跳騰輕便,俗稱為「綁腿」),如「偪仂(bīlè[ㄅㄧㄌㄜˋ])」(強迫、脅迫,又作「逼勒」)、「偪臣」(權重逼君的大臣)、「僭上偪下」(指冒用上級的服飾及侵迫下級的權益,即超越本分的意思)等。 |
「偪(fú[ㄈㄨˊ])」則是專用於固定詞彙「偪陽」(國名,春秋小國,位今山東省嶧(yì[ㄧˋ])縣;複姓)中。 |
現代語境中除「偪仂」、「偪臣」、「僭上偪下」和「偪陽」外一般都是用「逼」。 |
需要注意的是,複姓「偪陽」只能用「偪(fú[ㄈㄨˊ])」。 |

文獻連結:
逼 | 偪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 打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