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才」音cái[ㄘㄞˊ],「纔」音cái[ㄘㄞˊ]或shān[ㄕㄢ]。
辨意: |
「才」是指天賦之能力或稟性、「才能」、智慧、有才能的人、帶有輕視或嘲諷之人稱、副詞(方、始,通「纔」;僅;事情發生或進行得晚;表強調之語氣)或姓氏,如「才幹」、「才氣」、「不才」、「才學」、「才疏學淺」、「才華」、「才識」、「才情」、「多才」、「才藝」、「多才多藝」、「德才兼備」、「人才」、「大才」、「高才」、「天才」、「英才」、「奇才」、「才俊」、「鬼才」、「蠢才」、「奴才」、「適才」、「才始」(亦作「纔則」或「纔此」)、「戲才開鑼」、「呆了半晌,我才會意過來」、「今年才五歲」、「身上才帶五塊錢」、「半夜十二點才睡著」、「我才不幹呢」、「鬼才做呢」、「我才累呢」等。 |
而「纔(cái[ㄘㄞˊ])」則是指方、始(表事剛發生)、僅、只(表數量少)、承接上文(表述在特定條件下的後續情形),注意到「纔(cái[ㄘㄞˊ])」之意義與「才」當副詞時完全相同,如「方纔」、「剛纔」、「恰纔」、「卻纔」、「纔剛」(亦作「纔子」)、「纔可」、「纔則」(亦作「才始」或「纔此」)、「當家纔知柴米價」、「骨頭裡掙出來的錢纔做得肉」等。 |
「纔(shān[ㄕㄢ])」則是指微黑帶赤之色,為文言詞,今已不常用。 |
現代語境中區分「才」和「纔」,首先要注意「纔(cái[ㄘㄞˊ])」只能作副詞,其次只要記住除「方纔」、「剛纔」、「恰纔」、「卻纔」、「纔剛」、「纔子」、「纔可」、「纔則」、「纔此」、「當家纔知柴米價」和「骨頭裡掙出來的錢纔做得肉」外其餘一般都是用「才」即可。 |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「才」可作姓氏。 |
偏旁辨析:只有「才」可作偏旁,如「材」、「豺」、「財」、「釮」、「閉」、「鼒」等。

文獻連結:
才 | 纔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