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壩」音bà[ㄅㄚˋ],「垻」音bà[ㄅㄚˋ]或bèi[ㄅㄟˋ]。
辨意: |
「壩」是指河川或湖口狹處之阻水建築(用以擋水並提高水位)、水利工程中用以鞏固堤防之建築物、地名用字(大陸地區四川省有雁門壩、陝西省有留壩),如「水壩」、「大壩」、「堤壩」、「丁壩」等。 |
而「垻(bà[ㄅㄚˋ])」則是蜀人稱呼「平川」的用字(平川,即平坦之地勢),今已很少使用。 |
「垻(bèi[ㄅㄟˋ])」則是指坡,為文言詞,今已不常用。 |
現代語境中一般都是「壩」,「垻」已是極罕見的字。 |

文獻連結:
壩 | 垻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 打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