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in Taiwan for Mainland Chinese Residents

一簡多繁辨析

一簡多繁辨析之「乾、干、幹、榦」→「干」

辨音:「乾」音gān[ㄍㄢ]或qián[ㄑㄧㄢˊ],「干」音gān[ㄍㄢ],「幹、榦」音gàn[ㄍㄢˋ]或hán[ㄏㄢˊ]。注意「乾」音qián[ㄑㄧㄢˊ]時不簡化。

辨意:
「乾(gān[ㄍㄢ])」指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(與「溼」相對,及其延伸之意義)或拜認之親屬關係,如「乾枯」、「乾巴」、「乾巴巴」、「乾涸」、「乾燥」、「乾爽」、「乾溼」、「乾脆」、「乾冰」、「乾洗」、「擰乾」、「晾乾」、「烘乾」、「乾貨」、「乾糧」、「乾和」(不加水的酒)、「乾麵」、「乾菜」、「霉乾菜」、「餅乾」、「果乾」、「豆乾」(亦作「豆腐乾」)、「乾屍」、「口乾舌燥」(亦作「口燥脣乾」)、「乾柴烈火」、「乾杯」、「乾等」、「乾瞪眼」、「乾話」、「乾咽(yè[ㄧㄝˋ])」、「乾笑」、「乾咳」、「乾嘔」(亦稱「乾噦(yuē[ㄩㄝ])」)、「乾淨」、「乾乾淨淨」、「外強中乾」、「乾媽」、「乾爹」等。
「乾(qián[ㄑㄧㄢˊ])」則是《周易》卦名之一(及其延伸之意義),如「乾元」、「乾和」(五代十國之一,南漢中宗的年號)、「乾隆」等。
而「干」則是指冒犯、觸犯、盾牌、相關聯、岸邊或量詞,如「干犯」、「干戈」、「干櫓」(小盾與大盾,也泛指武器)、「干戚」、「刑天舞干鏚」、「干擾」、「干涉」、「干預」、「干政」、「相干」、「干係」(責任、關係,也作「干紀」)、「干連」(指牽連)、「干青雲」(直上雲端,引申有求取高位之意)、「干休」(亦作「甘休」)、「不干」(不相干、沒關係)、「何干」、「天干」、「天干地支」(合稱「干支」)、「若干」、「一干人」等。
「幹(gàn[ㄍㄢˋ])」與「榦(gàn[ㄍㄢˋ])」均有事物之主體之意,但通常寫作「幹(gàn[ㄍㄢˋ])」,「幹(gàn[ㄍㄢˋ])」還有事情、才能、器量之意,如「樹幹」、「枝幹」、「軀幹」、「主幹」、「幹道」、「幹線」、「骨幹」、「幹部」、「幹事」、「幹將」、「公幹」、「幹活」、「單幹」、「實幹」、「幹勁」、「不幹」、「幹嘛」(亦作「幹麼(má[ㄇㄚˊ])」)、「幹什麼」、「貴幹」、「有何貴幹」、「精幹」、「強幹」、「能幹」、「才幹」、「幹練」、「幹掉」(消滅、清除)、「蔣幹」(人名,三國人物)等。
「榦(gàn[ㄍㄢˋ])」字現已很少使用,表示築牆時支撐於牆側的木柱,如「國之楨榦(guózhīzhēn'gàn[ㄍㄨㄛˊㄓㄓㄣㄍㄢˋ])」(國家的棟梁、有用的人才)等。
而「幹(hán[ㄏㄢˊ])」與「榦(hán[ㄏㄢˊ])」則均是指井四周之圍欄,通「韓」,如「井幹」(井上木欄;泛指樓臺)、「井榦」(同「井幹」)等。
需要注意「干」和「幹(gàn[ㄍㄢˋ])」均可作姓氏,讀音不同,是兩個不同的姓,二者簡化後相同,極難區分。

偏旁辨析:「乾」、「干」、「幹」均可作聲旁,大多數情況下用「干」,如「汗」、「旱」、「罕」、「焊」等,少數情況下用「幹」,如「澣」、「擀」、「檊」、「簳」等,極少數情況下用「乾」,如「墘」、「漧」、「㨴」等。

《大陸居民臺灣正體字講義》一簡多繁辨析之「乾、干、幹、榦」→「干」

誤用舉例──「乾」:

(「醫」院是吃「乾」飯的嗎)
(「醫」院是吃「乾」飯的嗎)

誤用舉例──「幹」:

(不讓你「幹」偏要「幹」)
(不讓你「幹」偏要「幹」)

文獻連結:
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打開打開打開打開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《成語典》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打開 打開 打開 打開
筆順學習
相關條目或文章推薦:   一簡多繁辨析之「臺、檯、颱、台」→「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