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音:「朱」音zhū[ㄓㄨ]或shú[ㄕㄨˊ],「硃」音zhū[ㄓㄨ]。
辨意: |
「朱(zhū[ㄓㄨ])」是指赤心木(松柏之屬)、大紅色或姓氏,如「丹朱」、「白髮朱顏」、「看朱成碧」、「畫閣朱樓」、「朱脣」、「皓齒朱脣」、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、「朱熹」、「陶朱公」等。 |
「朱(shú[ㄕㄨˊ])」則是專用於地名「朱提」(漢朝時置縣,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宜賓縣西南,山區盛產銀)。 |
而「硃」則是指水銀與硫黃之天然化合物、硃墨、用硃墨寫的文字、紅色,如「硃砂」、「硃筆」、「硃批」、「硃墨」、「硃紅」、「硃卷」、「硃諭」、「脣若抹硃」等。 |
現代語境中區分「朱」和「硃」,只要記住「硃」一般表示與化合物「硃」或「硃墨」有關之物,如「硃砂」、「硃筆」、「硃紅」等,若非此義則一般用「朱」。 |
需要注意的是,只有「朱」可作姓氏。 |
偏旁辨析:只有「朱」可作偏旁,如「侏」、「姝」、「洙」、「邾」、「咮」、「茱」、「陎」𡱖、「珠」、「株」、「殊」、「硃」、「袾」、「祩」、「蛛」、「絑」、「誅」、「趎」、「跦」、「銖」、「鮢」、「鴸」等。

文獻連結:
朱 | 硃 | |
《教育部異體字字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》(萌典) | 打開 | 打開 |
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| 打開 | 打開 |
《國語辭典簡編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 | 打開 | 打開 |
《成語典》 | 打開 | 打開 |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| 打開 | 打開 |
漢語多功能字庫(香港) | 打開 | 打開 |
筆順學習 |